首页>民俗文化

我在伊势,鸟羽地区看到的盂兰盆节-鞨鼓舞和松尾火节

日本盂兰盆舞
伊势市圆座村落的鞨鼓舞

  8月15日前后的盂兰盆节仅次于元旦,是日本第二大节日。盂兰盆节属于一种佛教的仪式,盛行于印度、中国之后传进了日本。盂兰盆节又与道教的中元节不谋而合,在中国的民间俗称“鬼节”。每当盂兰盆节期间,日本各家公司都放长假,回到家乡同亲人合家团聚并一道供养祖先,祈求平安。

  我所在的鸟羽市与其他地区一样,每当8月15日晚上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围着圈儿跳盂兰盆舞。

  对我来说,看盂兰盆舞已经习以为常。可是当我亲眼目睹鸟羽市的松尾火节(被指定为日本国家无形民俗文化财产)和伊势地区的鞨鼓舞的时候,我为那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而感动了。为什么拥有着世界一流水准的高科技国度里,还并存着如此原始而古朴的“鬼节”和“精灵舞”等。过了许多天了,我还清晰地记得那鬼气森森,热火朝天的盂兰盆节。

  8月15日下午,我驱车前往伊势市宫川沿岸的圆座村落。目的就是观看独具特色的盂兰盆舞,当地人称为鞨鼓舞。鞨鼓又叫羯鼓,南北朝时经西域传入内地,盛行于唐代。据传唐玄宗非常喜欢羯鼓。他曾说:“羯鼓是八音的领袖,其他乐器不可与之相比。”并作鼓曲《秋风高》,每当秋高气爽,即奏此曲。羯鼓后来传至日本,是日本雅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。今天,我在日本的盂兰盆会上亲眼目睹并欣赏到羯鼓的表演。

  日落时分,圆座町正觉寺的院子里点燃了篝火。天很热,可是篝火前却挤满了围观的群众。不一会儿,仿佛是从阴间来的20多个怪异装扮的年轻人登场了。他们头带披肩的马毛,身穿黑白相间的服饰,腰围着草裙。如果一个人夏夜里看到如此装扮,一定会觉得是见鬼了。在海螺和太鼓的鸣奏下,供养先祖的鞨鼓舞开始了。这些亡灵装扮的年轻人各个胸前垂挂着羯鼓,他们围着篝火跳起了独特的盂兰盆舞。其实,盂兰盆舞本来就意味着在地狱中得到赦免的亡灵因喜悦而跳的舞蹈。在跳舞的时候,我听到了僧侣们在反复不停地念叨着: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和诵经之声。我想,这就是当地村民们在普渡新佛,饿鬼和孤魂等仪式吧。在观看着鞨鼓舞的时候,我还注意到了他们一边敲打着腰前的羯鼓,一边忽左忽右地旋转。在旋转的过程中还尽量地保持着头部的坚挺和下手的急促。偶尔我还看到了在那马尾裹住的头上,白布正包着嘴脸,那显然不是现世的形象。围观的人们扇着扇子看热闹,可是舞蹈的人在篝火的近处,再加上那包裹着的道具一定是热不堪言。他们不停地跳着,唱着,敲着,仿佛是来自原始居民的舞蹈。

日本盂兰盆节 日本盂兰盆节 日本盂兰盆节
精灵装扮的年轻人登场 玄妙而不可思议的鞨鼓舞 伊势地区独有的盂兰盆舞

◇◇◇鸟羽市松尾火节◇◇◇

鸟羽市松尾火节
热火朝天的鸟羽市松尾火节

  晚上8点多了,我该奔赴另一处的盂兰盆节了。那就是被指定为日本国家无形文化财产的松尾火节。伊势市圆座町和鸟羽市松尾町相隔50公里左右。大约晚上9点多,我第一次来到了马尾町的墓地。路很窄,可周边却停满了车辆。墓场周围笼罩着焚香的味道,年轻人正围着墓场敲锣,打鼓和诵经。这是一个奇怪的景象。有的人围着墓碑祈祷,还有的家族在墓碑前与先祖共进晚餐。纸灯和蜡烛发着微弱的光线,时不时还会有年轻人的鬼怪叫声。松尾火节的高潮是在晚上11点钟。有一处空地上竖起一棵高10米的火柱,顶上编织成坛状的巨大火把。晚上10点半左右,年轻的人们围绕火柱点起了篝火。他们准备了100多个火把,点燃之后投向10米高的火坛。每当投中火坛,围观的群众就会呐喊,欢呼。火坛是由杉木的枝叶编造而成,容易燃烧并且在里面放置了焰火。小小的火把时不时地投进火坛,火花和爆竹声响彻墓场的夜空。这就是松尾地区祭祀先祖的方式,据说已经有400年之久了。最后10米高的木柱猝然倒下,火光四溅后,一切才回复了平静。

鸟羽市松尾火节 鸟羽市松尾火节 鸟羽市松尾火节
围着墓场敲锣、打鼓 年轻人手拎火把投向火坛 眼前一片火海,松尾火节达到高潮

  第二天晚上,我又驱车去了伊势市佐八町看鞨鼓舞。鞨鼓舞在伊势市的最大河流,宫川沿岸星星落落地散在着,并延续了几百年之久。位于伊势市的伊势神宫,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圣地,可是鞨鼓舞流布的圆座和佐八地区却鲜为人知。传统文化与习俗在城市生活中已经渐渐被淡忘或变质。观望的人多了,它自然会随着观望者的意志而改变。伊势和鸟羽地区在日本是个响当当的旅游胜地,可就在这旅游胜地的边缘我发现了古朴而玄妙的,人鬼交欢的盛会。